UGC傳播之原型迷因文化(meme)劍走偏鋒行銷 像極了愛情-詹翔霖副教授
迷因這個字義的轉變和網路發展確實密不可分。觸及快、很多人按讚、很多人分享、很多的互動、數字漂亮,大家發現用迷因就是數字最漂亮的方式。
規律:得力於網路那種沒有門檻的特性,人們不僅能快速接收大量資訊、也能輕易地傳遞訊息,因此網路上只要出現一個有趣的東西,它就很容易被看到並被分享出去,而在這個分享給更多人看到、大家互相討論的過程中,就可能啟發更多網友的靈感並製作出新的迷因,然後新迷因又被分享出去......就這樣不斷延續下去;這才是迷因文化(meme)就是UGC 的核心關鍵。
網路上各種一夕爆紅的事物,可能是一段影片、一張梗圖、一個笑話或一句台詞。迷因可能被引用、模仿、二次加工,延伸出許多變體。
如
1.像極了愛情….
2.沙威瑪其實是會不斷增生肉塊的低等生物….
升級版
1.迷因=圖片+字
2.梗圖、改圖、趣圖
1990年代初期,許多網路使用者會透過網路論壇來交流彼此的經驗、想法;然而,美國作家戈德溫(Mike Godwin)注意到不同的討論串常發生有人討論到最後,就會在留言處把不同意見者貼上納粹標籤、或是稱某個人「就跟希特勒一樣」等現象。
這種「無處不納粹」的比喻,讓戈德溫擔心人們會淡化納粹替這個社會所帶來的真正傷害,也讓他決定祭出反擊手段:張貼「戈德溫法則」圖。
戈德溫法則(Godwin's Law)是指「當一個話題討論得越久,它就越容易跟納粹牽扯在一起」。於是,每當戈德溫看到某個討論串出現上述狀況時,他就會默默在留言處丟出這張圖,讓其他網路使用者看到後也能意識到這樣的狀況到底有多荒謬。
出乎戈德溫預料的是,許多網友也開始引用戈德溫的圖片到其他討論串展開反擊,甚至以此延伸出更多法則像「希爾卡論」(Sircar's Corollary):如果人們討論到了性向,那麼納粹或希特勒比喻一定會在三天內出現;「米勒悖論」(Miller's Paradox):隨著網路生態的發展,就算有網友先發制人地貼上戈德溫法則,納粹比喻依舊不會受到影響。
戈德溫回憶道,他就這樣看著自己丟出去的東西變成了一個迅速散播、不斷被人再詮釋、而且直到今天也仍然適用的「迷因」。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