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PZB 服務的五個缺口模式在照護服務品質運用-服務品質與顧客滿意講義-詹翔霖副教授

 

品質管理的定理是以我們所制定的為目標,還是以被照顧的”顧客”需求為目標-詹翔霖副教授

 

PZB 服務模式是於1985年由英國劍橋大學的三位教授Parasuraman, Zeithaml and Berry所提出的服務品質概念模式,簡稱為PZB模式。概念為顧客是服務品質的決定者,企業要滿足顧客的需求,就必須要彌平此模式的五項缺口。

 

1. 顧客期望與經營管理者之間的認知缺口,當企業不了解顧客的期待時,便無法提供讓顧客滿意的服務。

2. 經營管理者與服務規格之間的缺口,企業可能會受限於資源及市場條件的限制,可能無法達成標準化的服務,而產生品質的管理的缺口。

3. 服務品質規格與服務傳達過程的缺口,企業的員工素質或訓練無法標準化時或出現異質化,便會影響顧客對服務品質的認知。

4. 服務傳達與外部溝通的缺口,例如做過於誇大的廣告,造成消費者期望過高,使實際接受服務卻不如預期時,會降低其對服務品質的認知。

5. 顧客期望與體驗後的服務缺口,是指顧客接受服務後的知覺上的差距,只有這項缺口是由顧客決定缺口大小。

 

P.S缺口一至缺口四可由企業透過管理與評量分析去改進其服務品質。

 

服務品質決定的關鍵

1.可靠度(Reliability    指產品或服務的品質標準是否可靠,於特定期間內能符合消費者期望之可能性(probability),是否能提供即時性的服務。

2.反應性(Responsiveness    服務人員是否即時準備好提供服務,能立即解決消費者的需求或抱怨,並能迅速解答消費者的疑問。

3.服務能力(Competence    又稱為勝任性,指服務人員是否具有專業知識與技能,以勝任消費者需求服務之提供。

4.可接近性(Accessibility)    指服務之提供能考量到消費者感受,使其易於接近並獲得服務。

5.服務態度(Courtesy    服務人員的舉止態度、言談、外表等是否親切有禮,讓消費者感到親切舒服。

6.可溝通性    服務人員能用消費者易於理解的方式解說產品相關資訊,且產品或服務的使用差異性是買主可觀察並可向他人陳述的,可製造口碑效果。

7.守信(Credibility    服務人員是否能為公司創造良好聲譽及形象,使消費者對公司具有信心。

8.安全性    指確保產品或服務使用上的安全,以及交易過程與消費者資料的安全,使消費者免於消費風險或隱私侵犯。

9.了解顧客需求    藉由不同管道了解消費者需求,並提供個別服務。

10.實體產品    或稱有形性。對於提供服務之場所的設施、工具與服務人員的外在表現是否良好。

 

 

三位學者考慮服務的無形性、異質性、同時性等特性,於1985年選擇銀行、信用卡公司、證券經紀商、和維修廠四種產業進行一項探索性研究,經過與顧客的群組訪談(focus group interviews),提出服務品質的十項構面:可靠性、反應性、勝任性、接近性、禮貌、溝通性、信用性、安全性、瞭解顧客及有形性。1988年進一步進行實證研究,挑選電器維修業、銀行、長途電話公司、證券經紀商和信用卡公司五種服務業為研究對象,將十個構面精鍊為五個構面:可靠性、回應性、確實性、關懷性與有形性。(依重要性排序)顧客即使用這五個構面比較認知與期望間的差距,來衡量服務品質。

 

 

 

1.可靠性:    

代表可靠地與正確地執行已承諾的服務之能力。可信賴的服務績效是顧客的期望﹐意謂著每一次均能準時地、一致地、無失誤地完成服務工作。

 

2.回應性:    

代表協助顧客與提供立即服務之意願。讓顧客等待會造成不必要之負面認知;當服務失敗發生時,秉持著專業精神迅速地恢復服務則可造成非常正面的品質認知。例如在誤點的班機上提供補償的飲料,可以使一些顧客潛在的不滿經驗轉成難忘的回憶。

 

3.確實性:    

代表員工的知識、禮貌,以及傳達信任與信心的能力。其特徵包括:執行服務的能力、對顧客應有的禮貌與尊重、與顧客有效地溝通以及時時考量顧客之最佳利益的態度。

 

4.關懷性:    

代表提供顧客個人化關心之能力。此構面之特徵包括:平易近人、敏感度高、以及盡力地瞭解顧客的需要。

 

5.有形性:    

代表實際的設施、設備、員工、以及外在溝通資料。周遭實體的狀態是對顧客表示關心的外顯證明。這個構面也牽涉到服務提供中其他顧客所建立的部份。

 

 

 

顧客使用上述五個構面來判斷服務品質,其背後基礎是藉著比較期望的服務與認知的服務兩者間的差距來衡量服務品質,所獲得之服務品質滿意度不是負向即是正向的。

 

arrow
arrow

    詹翔霖教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