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阿德勒學教養-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是教育孩子的首要目的-詹翔霖老師親職講座講綱
阿德勒的正向教養幫助兒童形成一個正常、健康的人格這一問題,提出了全新的教育理念,著重強調要用正確的方法幫助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信、勇敢、不畏困難的品德,以及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和能力,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才是父母教育孩子的首要目的。
阿德勒(Alfred Adler)所提出的論點,應用在現代教育教養實務中,備受肯定,阿德勒的理論是教育界運用最廣泛的心理學,非常重視兒童教育和人格的培養,認為孩子早年的生命經驗會形塑他的生命風格。
阿德勒心理學的重要概念包括:以民主平等、尊重的態度,了解孩子問題行為背後的真正目的,以溫和且堅定的態度,運用鼓勵、自然後果等方法去回應孩子的行為,培養獨立、負責的孩子,民主的家庭氣氛、鼓勵的教養方式對孩子人格發展有深遠的影響。孩子出生後,接收來自個人身體及外在環境的各種印象,創造出一套對自己、他人和環境的看法。如果孩子認為「他人及環境是友善的、我是可愛的」,便容易從正面的互動關係中,找到自己在團體裡的定位和價值感。
而《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作者簡.尼爾森(Jane Nelsen)指出,懲罰會帶來4個「R後果」:憎恨(Resentment)、報復(Revenge)、叛逆(Rebellion)、退縮(Retreat)。
以阿德勒為基礎、延伸出「正向教養」課程的簡.尼爾森,提出有效教養的4個要件,只要符合這四大原則,教養方式就不致於偏差:
1.是否溫和且堅定(尊重且鼓勵)?
2.是否讓孩子感到歸屬感和價值感(有連結)?
3.是否有長期的效果?懲罰只有短期的效果。
4.是否教導良好品格應有的社會和生活技能?
阿德勒提出每個孩子心中有4個渴求,分別是:
1.有連結(Connection),感到有所歸屬、自己有一席之地;
2.有能力(Capable),自制自律,有能力自立;
3.有意義(Counts),有貢獻,感到有價值;
4.有勇氣(Courage),有信心面對挑戰。
只要掌握這4C原則,就能夠培養出有歸屬感、有能力、有價值感、有勇氣的孩子;相反的,若缺乏任何1C,就會產生不當的行為。
阿德勒認為,人所有的行為都有社會目的,最終追求的就是歸屬感和價值感、和人有連結。而孩子的歸屬感來自於父母和老師對他的認同。
詹翔霖老師—唯有父母內心越安定,就越能給予孩子正向的教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