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7627)
- Aug 29 Sun 2010 12:40
PIXNET
- Aug 18 Wed 2010 00:16
加盟業主資訊揭露案件
- Aug 13 Fri 2010 21:30
抓住心靈的震顫 /劉墉—獻予我最滿意的學生們-詹翔霖
抓住心靈的震顫 /劉墉—獻予我最滿意的學生們-詹翔霖 餐桌上的燭光,好像幸福的光輝,沐浴著小鄭和他結褵十年的妻子小珍。 十年了,他們總是從這個餐館門口過,看賓士轎車裡走下的紳士和貴婦,昂首闊步地進入餐館。 『進去吃一頓?』他們想都不敢想。倒是經濟最緊的時候,小珍曾經想去裡面兼個差。只是再想想,那裡面的女侍有多年輕、漂亮,就沒勇氣了。而今天,漂亮的女侍,居然為他們又拉椅子,又鋪餐巾。 另一位男士則遞上酒單和菜單『我們不喝酒!』小鄭像觸電似地把酒單擋了回去:『只吃個套餐就成了!』儘管只是個簡單的套餐,兩個人也得好幾千塊。 向來愛說話的小珍,不斷叮囑自己:『要專心吃,把每一點滋味都吃出來。』,魚翅湯果然美極了,接著的鮑魚更鮮。 『要是孩子能來,同這鮑魚湯拌飯,他一定會吃好大一碗!』 小珍一面刮著碗底,一面感慨地說。 『問題是,如果人家規定孩子也得點菜,怎麼辦?』小鄭說:『而且留媽一個人在家,也說不過去。何況,今天是我們結婚十周年紀念,難得大手筆,就兩個人來點情調吧!』 最後上來的一道是『富貴炒飯』,原以為沒什麼特別,吃到嘴裡才發覺滋味不凡, 尤其是那鹹魚肉丁,每咬一口,都說不出地妙。 『糟了!』吃到一半,小珍突然觸電似地:『我們不該吃,可以把飯包回去啊!』 可是已經吃了,只剩下那麼一點點,如果再叫人包起來,必定會惹人笑話。兩個人的筷子都停了,我看看你,你看看我。 只怪自己太貪吃,居然沒想到家裡的老小。『不要想了!把盤裡的也吃完!』,小鄭說:『十年才一次嘛!』 『不!我要帶回去!』,『我不好意思說,妳說!』 女侍來收盤子了,一把端起所剩無幾的炒飯,小珍突然揮手去攔:『等等!』,囁囁嚅嚅地:『對不起!能不能為我們打包帶走?我....我...想家裡的孩子會愛吃。』說著,從臉紅到了耳根。 『恐怕整個餐館都在笑我們了!』小鄭說。 『管他的!我只想到孩子跟媽。』小珍低著頭:『我覺得我們好自私,自己出來吃這麼貴的東西。』 『不要提了!』小鄭有點不高興:『我說過了,十年才這麼一次。』 付完帳,沒見打包的東西送來。『正在打包,請二位稍候!』櫃抬小姐說。才說完,就見經理親自提來一個大紙袋。 『對不起!讓二位久等了!因為再去炒了一盤,送給你們帶回去!』經理笑著送二人出門:『家裡有小孩,真好!我的孩子都出國了,他們小時候也最愛吃這種炒飯。』 看完這篇文章之後,我深深覺得餐廳的經理實在會做生意。從這一對夫妻用餐的神情及舉止,我們不難看出他們的身份跟地位,何況是身為經理的人,如果你是那位經理,你大可依言將那一小撮的炒飯打包;或者再炒一盤送給這二位夫婦的結果呢.....? 我想她們日後經濟再怎麼好,他們也不想再來光顧了。我想關鍵出在最後那句話,經理送二人出門:『家裡有小孩,真好!我的孩子都出國了,他們小時候也最愛吃這種炒飯。』 他可以老實的打包,也可以不說這句話,但所得的結果是截然不同:一個是你的所有作為變成在「突顯他人的卑微」,另外一個「充滿了愛及關懷,以及保留了尊嚴」。 我想他不但提供美味給人家,同時也照顧到人們內心的深處。日後,這對夫妻經濟改善了,這家餐廳一定是回味往日時光的地方;也或許他們會將經理這種如『菩薩般柔軟言』給傳播下去。 我想語言是一種力量,可以扶起一個人,也可以推落一個人。 不要忽視個人的力量,一句簡單話就可以給人一份信心,...。我如是的給學生看這篇文章,也如是的這樣說。曾經有人質疑成效?不錯!我和學生可能一輩子都做不到這種態度,但我相信這是『一顆種子』。 在某些因緣會因而發芽,也有可能永遠不會發芽!但,總是要將它播下去嘛!你說是嗎?
- Jul 15 Thu 2010 10:29
大葉大學推廣教育班課程規劃表-TTQS訓練品質管理課程
課程名稱 |
TTQS訓練品質管理課程 |
||
講 師 |
- Jul 15 Thu 2010 09:52
大葉大學推廣教育班課程規劃表-MTP管理才能發展課程
- Jul 14 Wed 2010 10:11
蒼涼的人生-聖嚴法師開示
我人來此世間之時的最初之際,只是孤孤單單的一個人,未帶半分財產,也沒有半個同來的朋友,即使有雙生的姊妺兄弟,可能也是出生之後的偶然相遇;即使曾是相約投胎的,但在改頭換面地重新做人之後,也難憶及過去。 出生之後,如果父母並不歡迎嬰兒的光臨,繼續生存的可能性便很少,但天下父母,只要身心健康的,沒有不愛護兒女的道理。因為父母之愛護兒女而予以撫養成人,也正是為要填補他們的蒼涼之感。 人於初生落地之後,總以為父母是最可靠的人,故其每遇困難痛苦或恐懼之時,便會想起父母,呼喚父母,以期父母來為之解救保護,除了父母之外,一切的事物都以為是靠不住的,除了父母之外,自己也是絕對蒼涼的。 年事稍長,知識稍增,思想稍微有了自覺自察的能力時,又覺得父母雖然愛護我,但並未真正地瞭解我,我的興趣,我的嚮往,我的祈求,父母並不能全部知道,全部給予最大的同情和扶助;還有一個嚴重的問題,父母即使全心全力的愛護我,但是父母不能不死,並且絕對多數的父母,都是先兒女而去世。於是,當我察覺父母與我時代與身心之間的距離時,我又感到孤獨的蒼涼了;當我想起父母會先我而去,或者已經先我而去時,我更感到孤獨的蒼涼了! 但是人總是不甘寂寞的。即使自己並不知道什麼叫作人生的蒼涼,但此人生的蒼涼境界,不因為我不知道,而就不來找我(其實是我去找它)。成年之後,我有一個強烈的要求,除非我去出家,而將自己的生命,接通另一條超然於物質之外的源流,否則我的此一強烈的要求,必盼求其實現,以慰此一蒼涼的人生。此一強烈的要求便是男女之間的相互求偶,男女的結合,屬於生物方面的自然趨勢,但也更是填充蒼涼之感的一大傾向。 事實上,男女的結合,屬於肉體方面的成分,遠較心靈根源的投契者更多。當然,道德或良心的責任,亦恆使得男女的婚姻關係,維繫至於終身。但在婚姻關係的聯結過程中,除了新婚熱戀的期間,同床異夢,乃是不可避免的現象,雖然很多人都不肯承認。因為夫婦的知識水準,生活的情趣,以及對於各種事物所抱的觀點,往往是不能一致的,因此也就會覺得我的對方並不真的瞭解我,甚至可說並不真的全心愛著我。於是,當我對自己的配偶感到乏味,而對另外的男女感到興趣乃至傾慕時,這便告訴我,我在感到人生的蒼涼了。因為無人真的愛我,我不甘寂寞,所以我想另找一條出路來安慰我的蒼涼之感。 再有另外一個角度,有人說︰「人生得一知己,可以死而無憾。」事實上,人之處世交遊,無不希望朋友把我當作朋友看,乃至把我當作他自己一樣,像愛護他自己一樣地來愛護我。當然,這也是安慰蒼涼之感的一條出路。可是不幸得很,人多數是自私的,我固希望他人把我當作他自己看待,我卻並不能夠也把朋友當作我自己一樣的看待,因此,我如仔細地考察一下,並沒一個朋友能把我當成他自己一樣看待的,所謂「共患難不共安樂」的事實,根本不能免除的。人在苦難時,為了搶救自己,不難同舟共濟,一到苦難的因素消失之時,為著自己的利益,便不能沒有自己的打算。即使對於過去患難期中的難友,給予幫助,也不能像對待自己一樣地去對待難友;同時,如能全心一意地去協助難友,難友本身,也會因其自尊或自卑感的作祟,覺得接受這種協助,乃是出於彼此間的萬不得已!於是朋友以為我沒有把他當作自己看待,我也覺得朋友沒有體諒我的真心相待。因此,我人在世,並不會有知己的朋友,除非是聖人與聖人之間,即使是聖人與聖人,也要他們的聖格相等,所謂「唯佛與佛」出世的聖人才能求得絕對的和諧一致。一般的凡夫,是不能沒有其孤獨蒼涼之感的。 再說,人之有生必有死,人生短短數十年,從出生落地,便在片刻不停地奔向最後的一站。當生的時候,便已決定了死的命運,雖然大家都怕談到死的問題,但是死的安排,並不因為我怕,它就不來向我接近,這是大家非常清楚的事實。儘管世上有許多人作著如此的宣誓:「未能同年同月同日同時生,但願同年同月同日同時死。」也許當其激情洋溢之時,真有如此的打算,所以要作如此的宣誓,實際上,誰曾看到真的如此?即使殉情殉國的烈女與壯士,但在死的時候,絕不會恰好一齊躺下,至於躺下以後,照佛理而言,由於各人業力的不同,彼此神識的分聚離合,也是一個不可知的境界。所以孤孤單單地來了,又蒼蒼涼涼地去了,不知是從何處來的,也不知將往那裡去的!在此景象之下,如果我還沒有任何宗教信仰,便有一個現實而以為是可靠的要求,要求我有我的下一代,我雖死了,由我而來的下一代,仍可繼續傳至下一代的下一代,以此下一代的存在,而來補充我的必將不存在;彌補我的空前絕後的蒼涼之感。所以一般以現在或以人為本位的學者們,尤其是中國人的傳統觀念,都以傳宗接代──即使是廣義的包括了人類文化與民族精神,為其永生的安慰寄託。 事實上,子孫傳代,子孫的肉體固因由我而來而得存在,但是子孫的事業不是我的事業,子孫的成就不是我的成就;尤其是子孫的思想及其由思想所產生的一切行為活動,雖或帶有若干成分的遺傳色彩,但卻絕對不能代表我的一切行為活動。再說,子孫之懷念父祖先人,也不能如父祖先人之希望於子孫的那樣熱切。孔子說︰「父在觀其志,父歿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孝子尚只能三年不改父道,可見一般人對於父祖先人的遺志家訓,實莫不隨著時日的消逝而漸予淡忘!至於一個民族的思想精神,自皆有其傳統的反顧,但是人類社會的進化,先王與後王是不能偏廢的,然此先王的遺產,已是整個民族歷史的共業所成,而不是單獨個人價值的延續了。 真正要求自己能夠不蒼涼、不孤單,並不是去要求外力來彌補自己和安慰自己,而是以自己的力量去彌補他人的蒼涼與孤單,唯有把我自己的蒼涼感徹底忘掉,自己才會從蒼涼的痛苦中得到解脫。顯然,以常人的看法,即或人格崇高如聖人,他們亦當有其蒼涼之感與悲切之情,並且較諸常人更為深沈,常人少有相互通契的朋友,聖人當更少有相互通契的朋友,因為聖人的胸懷,常人對之,總是莫測高深;相反地,道高魔也高,如果真是一位以救人救世救眾生為本懷的聖人,必也會有很多人把他當作敵人來攻擊!但是,凡為一個真正的聖人,他們的心境是非常平靜的,他們把一切眾生的痛苦看成自身的痛苦,除瞭解救眾生的痛苦,沒有別的要求可言,因他們徹底忘卻了自身的利害,所以看一切眾生的事等同自己的事;唯有在這樣的心境下,他們才真能超越了蒼涼的人生之感!
- Jul 11 Sun 2010 11:00
周瑜為啥不快樂?
周瑜為啥不快樂?
在三國裡面,周瑜算是能夠觀照全局的聰明人物了。可是不曉得為什麼,這種聰明一碰到諸葛亮就統統失效了。諸葛亮到底比周瑜多出來了什麼?諸葛亮比周瑜多出來的,是 人生一種更高層次的聰明。 真正要形容,應該叫做智慧。智慧不是機智,不是知識,更不是對外在環境全面性的觀點。智慧所呈現的,是一種生命的態度。他讓人往內在去看到自己內在的心靈,看到別人內在的心靈。 這幾乎是諸葛亮和周瑜最大的差別了。諸葛亮看得到別人,也看得到自己;但周瑜卻只看得到別人, 看不到自己。這是為什麼我們一天到晚看到周瑜面對諸葛亮時老是在抓狂, 老是被諸葛亮操縱,這是他不自知的部份。聰明的周瑜 遇到了諸葛亮為什麼竟顯得如此愚蠢?這是因為他少了一種內在的觀照, 無法在面對事情的時候看到自己的內在。周瑜向來是個表演者,他一切的努力,都是要從別人身上獲得掌聲。對於必須靠這麼多掌聲與讚美才能滿足的人。周瑜自己沒有看出這點,當然很容易就落入了諸葛亮的操控之中。既生瑜,何生亮?周瑜的人生算是十分美滿的,不僅長得帥,又懂音樂、又會打仗, 又娶到絕世美女小喬。以他的條件應該過著幸福快樂的人生才對, 可是為什麼他會被諸葛亮整得那麼痛苦,老是大嘆:『既生瑜,何生亮』?也許周瑜的人生是一種完美的比賽。 很多人的人生都是這樣,然而這很可能也就是痛苦的開始。 人往往習慣先去注意優點,而忽略了缺點。 假如你懂得從整體去觀照人生, 也許就不會只注意優點而疏忽了缺點。若從周瑜真要跟諸葛亮比較,諸葛亮老婆那麼醜,家裡又窮, 也不懂音樂,薪水又領那麼少,還和劉備簽那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約,這樣的人生實在沒什麼好羨慕的。偏偏周瑜要鑽牛角尖,固執地要往自己不如別人的缺點裡面鑽, 讓它來妨礙自己的幸福、一輩子痛苦。人的優點是否就代表了他生命的成就或者幸福,這其實是很難說的。優點就像水一樣,是可以載舟,也能覆舟的。美國有個學術研究,把學生分兩班,一班是很漂亮的女生, 另外一班是很醜的女生,十幾年後統計這些人的成就,漂亮的女生畢業後多半當秘書或情婦,只有少數幾個有傲人的成就, 反觀醜的女生多半當了主管,事業非常成功, 婚姻幸福美滿的也占了多數。為什麼優點,反而造成了人生限制呢? 可見集很多優點不見得都是好事, 端視你怎麼對待那個優點才是關鍵所在。 反過來看,缺點也未必都是不好的,端看怎麼去面對自己的缺點。所以人生的優缺點與人生的幸福狀態不是成正比的, 我們需要更多的智慧去處理那些優缺點。
- Jul 03 Sat 2010 23:15
新創事業獎
冀藉由新創事業獎尋找國內具有創新技術、產品、服務或經營模式之新創企業,樹立成功創業典範,帶動國內創業風潮。 |
|
- Jul 03 Sat 2010 23:13
中小企業創新服務憑證補助計畫接受申請
為鼓勵中小企業運用學、研機構研發服務資源,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推動「中小企業創新服務憑證補 (捐)助計畫」,以企業需求為導向,提供企業新台幣30萬元之創新補助,由專人輔導企業進行創新研發,創新研發成果全歸屬企業。第二梯次補助已接受申請。
中小企業處委託「整合型產學合作推動計畫辦公室」辦理相關作業,以接受補 (捐)助之育成中心進駐、畢業廠商為對象,教育部「大專校院產學合作績效激勵計畫」及「獎助大專校院發展區域產學連結績效計畫」核定之31所學校為知識服務機構,共同提出創新服務需求計畫,鼓勵企業依據本身需求,主動嘗試與適當的知識服務機構進行互動,進而誘發服務供需市場的活力。
第一梯次申請熱烈,第二梯次預計受理申請時間至6月17日止,歡迎符合資格之企業踴躍遞件申請。計畫相關說明公告於中小企業處網站www.moeasmea.gov.tw及「產學合作平台網」首頁之產學最新消息中www.aic.org.tw。
- Jun 30 Wed 2010 23:27
小林村踏出重建第一步!期待有溫度的家園─「手創小林」的重建新經驗
從「自救會」到「重建會」─小林人站起來 今日(11月8日)是『台灣八八水災小林村重建發展協會』成立大會,災難發生第93天後,小林人要踏出重建家園的第一步,原「小林村自救會」將轉型為「台灣八八水災小林村重建發展協會」(簡稱:「八八小林重建會」),他們期許「新小林村」將可以成為未來台灣災難史上一個最鼓舞人心的重生傳奇。 「八八小林重建會」主任籌備委員蔡松諭表示,即將於今日中午成立的「八八小林重建會」,將擁有正式的法律地位,來向政府平等發聲,將以「重建新小林,樹立新典範」做為我們的核心宗旨,也期待「小林重生」的成功經驗未來能回饋給台灣不幸受災的其他同胞。 災後百日即將到來,小林人以重建會的成立,整理重建步伐,他們相信: 「悲傷終會過去,陽光一定會重新灑在「新小林村」的屋簷上,麻雀會重新回到我們的樹蔭上,小孩的嬉鬧追跑聲,也將瀰漫在校園與庭院的每個角落,而歡樂的吟唱聲與舞蹈也即將重現於小林平埔夜祭中,這一刻,我們都相信,很快就會到來,一定,會很快。」 資深記者munch在小林重建會成立之前,寫下這篇文章,整理小林人此刻的心情與未來的願望,願小林的重建能用「自己的手」創造未來,院所有災區部落,都能被祝福尊重,走出自己的路。 【,逗號】 走入杉林組合屋區內,紅十字會趕工興建好的臨時組合屋,整齊的排列在廣場之上。二個多月,龍鳳宮大通舖的生活,小林村民感謝急難時的救助,但是能夠搬進組合屋,小林村民滿意這樣的空間,至少這裡開始像個家。 阿婆介紹著三房一廳一衛一廚的生活環境,拿著液晶電視的遙控器,找尋熟悉的頻道。問她住這裡高不高興,她拿出報紙包著的先生遺像,一臉欣慰的說,終於有地方能掛上。 家是什麼?遮風避雨、安全隱私、精神寄託、人性尊嚴,馬士洛提出一個需求說,從基本滿足到尊嚴追求,災後對於安置,重建,家的型式是什麼?一直讓人思考著。 此刻的小林村受災居民,像是重建過程的逗號,他們有了一個暫時的家,至少遺像可以掛起,讓悲傷的靈魂有所寄託。 【。句號】 其實,一點都不擔心小林村的重建,重大的村民傷亡,讓社會每顆關懷的心,揪緊在小林未來的重建裡,再笨再野蠻的政府,也知道小林村是一個「重點災區」,官方的文件上如此註記,對於小林的重建歷程,不說做到盡善盡美,也要做到模範樣版。 所以,在小林有特例,但是這樣的特例,卻是重建過程中的慣例,因為小林會完整的經過收容、安置、重建的階段,這是其它地方沒有的待遇。紅十字會所蓋的組合屋,只是中繼安置的階段,最後重建所需的永久住宅,規劃在五里埔與杉林月眉農場二個地方。 很多慈善團體都樂意為小林建屋,在各界的關懷下,小林會迅速走向一個句號,有屋有田有家電的重建完成,然後政府剪綵宣揚。 【!驚嘆號】 但是,對於小林人,尤其伴著村民重建的重建會蔡會長、陳副會長,他們不想要這種有屋有田的重建句號。他們知道,小林集關注於一身,不能只是走完官定的程序,讓小林成個一個平凡的重建句號,他們必須創造一個驚嘆號,為小林,也為其它災區。 對於未來永久屋的興建,小林不只希望有屋有田,更希望能有真正村落的樣子。 當政府虛妄的以街道代替山河,為族群分區居住,那樣的重建樣貌,或許可以提供生活舒適的家,卻不是符合現實的生活環境,甚至放在瓦屋三合院的鄉村,無異成為一種明顯標記,永久標記災民的身份。 在夜祭中,重建會拋出一個名詞「手創小林」,一種讓小林自己設計未來家園的心願,讓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溫度,不該是官方一張建設藍圖,蓋下整齊畫一的房舍,然後讓人感激進住。 「手創小林」,打開災區重建的多重想像,澈底顛覆政府、慈善團體成為重建主體的模式,真正以受災居民為主體,由他們創造他們所需的居住房舍、生活空間。更精確的說,不再是要與不要的居住選項,而是真正重建小林村,包含生活需求、生計發展、生命尊嚴的環境品質。 這樣的重建經驗,一直是台灣所缺乏的,因為對於受災民眾,越過重重審核,政府肯提供居住環境,都該萬分感激,何來因應真正生活需求的家園空間。這也是其它災區不敢提出的問題,有了房屋,但是可以更像部落生活的空間嗎? 小林要創造一個驚嘆號!他們不想按著施捨–接受的模式,為重建劃下句點,他們希望這一大筆來自全國各地的善款,在小林重建經驗上,創造一個新的思維、新的模式,讓受災居民親手創造自己的家園,透過這種手創的溫度,讓村落像個村落,而不是集合住宅區。 這樣的重建經驗,成為一個新的里程碑,讓各界的善心,不只重建了小林,更能推廣到其它地區,讓災後的重建,增添更多家園鄉里的溫度。 從逗號、句號到驚嘆號,受災慘重的小林村,反而有著最多的重建期待,也許因為外界關注,小林村更願意付出更多心力,讓小林在眾人祝福中,依照自己意願走向屬於自己的未來。 夜裡,組合屋的阿婆,整理新的容身之處,問她滿意嗎?她看了看,說了一句「這不像小林埔,厝邊頭尾都沒去了。」 家園不是有床睡、有飯吃,而是有著溫度、有著記憶、有著感情相依的空間,幫著重建的官員、團體,能用幫著自己親人的心情,協助小林打造一個重建驚奇嗎? 就算要做一個重建樣版,也做一個在十年後,讓人說XXX官員或XX團體,在台灣的小林手創重建模式,成為一個可以取經的重建新典範。
- Jun 03 Thu 2010 17:02
TTQS國家訓練品質系統
TTQS(Taiwan Train-Quali System)國家訓練品質系統
職能(Competency)在台灣已經由流行風潮進入實務應用。2006年11月,行政院勞委會職訓局為提升相關人力培訓的績效與品質,參考國際訓練品質保證系統(ISO10015)以及英國人才投資方案認證驗證制度(Investor in people, IIP),研訂符合我國訓練實務需求之訓練品質規範(Taiwan Train-quali System, TTQS),由規劃(Plan)、設計(Design)、執行(DO)、查核(Review)及成果(Outcome)5個構面評量訓練的流程與品質。
- May 24 Mon 2010 00:01
三寶佛學教育基金籌備會
- May 10 Mon 2010 11:28
屏東就服站開青年就業達人班-課程紀錄
- May 10 Mon 2010 11:27
高雄醫學大學品德教育網
- May 10 Mon 2010 11:16
榮服處辦榮民職涯發展講座-課程紀錄
2010-04-28 04:11:28 民眾日報 記者張哲雄雲林報導 雲林縣榮服處為關懷轉業榮民眷就業狀況及加強情感聯繫,辦理「職涯發展講座活動」,由榮服處長王長錚先生主持說明這次講座活動目的,係為關懷榮民就業狀況及協助瞭解就業市場趨勢,促進人際關係互動,進一步認識自己,增進職場經驗交流、徵詢各方意見、發掘問題,俾作為退輔會爾後辦理就業輔導工作之參考。會中特邀請企管博士-詹翔霖教授擔任講座,由於詹員學經歷豐富,目前擔任多家民營企業顧問,並參與104人力銀行、1111人力銀行、Career就業情報、職涯就業多次講座,在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有關主題授課經驗豐厚,詼諧的實務經驗談,讓與會人員獲益良多。另外與會榮民王親民先生,亦現身說法,談及他個人在職場上的一些經驗,努力打拼奮鬥的過程,獲得全體與會榮民(眷)的肯定。王處長建議想要自己創業的榮民眷,應該及早規劃、掌握方向,才能建立自己的職涯優勢,更要放下身段、認真學習,才能在職場中具備所需的專業學能,王處長亦勉勵所有轉業有成的榮民(眷),在職場上亦要樂觀進取、積極熱忱,努力學習充實專業,必能在職場生涯開創出另一片天。
- May 10 Mon 2010 11:11
「最後一哩」職涯系列講座紀錄-教學卓越計畫
- May 10 Mon 2010 11:08
99年3月就業促進研習課程紀錄
99年03月就業促進研習活動課程表 | |||||||||||||||||||||||||||||||||||||||||||||||||||||||||||||||||||||||||||||||||||||||||||||||||||||||||||||||
|
- May 10 Mon 2010 11:06
家庭教育演講課程紀錄
- May 10 Mon 2010 10:55
中彰投就服13場就業達人密集班課程紀錄
場次
|
- May 10 Mon 2010 10:51
台南市家庭教育中心課程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