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L行銷與網紅行銷差異-關鍵行銷21堂行銷術課材

 

KOL是英文「Key Opinion Leader」縮寫,意思是「關鍵意見領袖」,KOL在他的專業領域一定備受尊崇、具備話語權,並能針對特定的領域,在網路上帶起聲量並發揮影響力的人物,當他在推薦相關的產品或服務時,會較容易被群眾相信且接受,例如:Youtuber、部落客、醫師、3C達人、知名律師或教授等,通通都能稱作KOL的一份子!

 

根據《2021 Google 智慧消費關鍵報告》顯示,有 70% 的消費者認為其他消費者推薦或評論的內容,比官方宣傳的資訊更值得信賴。因此品牌如何在網路上形成正向的口碑就顯得非常重要,將好不容易藉由 KOL  建立起來的品牌曝光及好感度,再配合網路上正面的評價,適時的更新在論壇、社群或社團的口碑,不僅能維持品牌在網路上的聲量,經過長時間的累積,也越能建立出品牌帶給消費者的價值。

 

KOL 行銷是一種有效的行銷手段,但是在開始執行前,品牌需要慎重選擇合作 KOL 並擬定行銷策略。透過廣告投放和宣傳,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同時也需要在結案後進行評估和優化,持續提升行銷效果和品牌價值。

 

KOL 行銷步驟:

1.確立目標策略

在開始進行 KOL 行銷前,品牌需要先確認自己的行銷目標和策略,例如是提高品牌知名度還是增加銷售等。同時也需要擬定行銷策略,如何與 KOL 合作,如何讓品牌的產品和價值得到更好的宣傳和推廣。

 

2.挑選KOL,品牌定位與粉絲力量兼顧

品牌需要在選擇合作 KOL 時謹慎選擇,挑選符合自己產品和品牌定位的 KOL 合作。同時也需要考慮 KOL 的受眾群體和粉絲數量等因素,選擇有影響力且有吸引力的 KOL合作。

 

3.透過廣告投放,與KOL攜手提升品牌影響力

KOL 合作後,品牌需要進行廣告投放和宣傳,提高產品的曝光率和知名度。可以透過在 KOL 的社交媒體平台上進行推廣,或是進行其他形式的廣告投放等方式,吸引目標受眾,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4.行銷效果評估與回饋

在與 KOL 的合作結束後,品牌需要對行銷效果進行評估,了解哪些策略和方法是有效的,哪些需要進行優化和改進。同時也需要給予 KOL 回饋,提高其對品牌的忠誠度和合作意願。

 

KOC常見合作方式與平台

  1. 方式1:圖片貼文 Post Image

 

  1. 影片貼文(Video PostInstagram 上的短影音長度限制在60秒內,除了可以透過KOC影音動態開箱、體驗活動,藉此更靠近消費者,現在有很多品牌還會製作專屬濾鏡,請KOC分享體驗品牌濾鏡過程。

 

3.限時動態(Story Instagram上除了動態消息是用戶最常瀏覽的版位,品牌可以請KOC置入商品圖片、15秒影音,透過上滑連結還可以直接導連購買頁面。

 

追蹤KOL行銷成效方法

1.KOL在社交媒體上的互動情況

透過品牌觀察 KOL 的社交媒體帳號在社交媒體上的互動情況,例如點擊率、追蹤數量、留言數量等,以了解 KOL 的受眾群體和受眾反應,進而更好地了解品牌的行銷效果和 KOL 的價值。

 

2.KOL行銷的實際轉換效果

在追蹤 KOL 行銷成效時,也要關注其對品牌業績的實際影響。這包括銷售量、市場佔有率以及消費者的點擊、購買等行為。透過設定一系列具體的轉換目標,我們能夠清楚地觀察到 KOL 行銷對品牌業績的改變,能更精確地評估行銷效果,並根據數據調整策略,不斷優化品牌的行銷計畫。

 

3.評估KOL行銷帶來的無形品牌效益

進行 KOL 行銷時不僅要考慮實質的業績成果,還需觀察其對品牌形象的提升。可以通過觀察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滿意度、口碑等方面來評估。透過調查消費者對品牌的態度、感受,以及 KOL 推薦對消費者決策的影響程度,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瞭解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地位。同時,也能從中檢視KOL的影響力,選擇更適合品牌需求的合作對象,讓行銷乘效更佳。

 

 

各項社群平台數據分析指標

1.導入流量與知名度

條件放在平均按讚、平均留言、平均分享、平均互動或平均觀看數上,該數據越高,代表更有機會在合作中將品牌的聲量推高,也就越能達到品牌的推廣目標。

 

2. 互動數據

觀察互動率、貼文注目率、深層影響力、深層擴散率及深層互動率等數據。

 

互動率為最核心的觀察指標,互動率是指(按讚+留言+分享)/粉絲人數 x 100%,可以從此數據觀察到網紅與粉絲間是否有良好互動,互動率越高的KOL,代表更有可能帶動粉絲進行消費行為,替品牌帶來轉換。

 

指標的計算公式:

貼文注目率:按讚/粉絲人數 x 100%

深層影響力:(留言 + 分享)/ 按讚 x 100%

深層擴散率:分享 / 按讚 x 100%

深層互動率:留言 / 按讚 x 100%

arrow
arrow

    詹翔霖教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