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至上 瑞典自由學校爭議多

【編譯謝雯 綜合外電報導】瑞典自1990年代推動自由學校計畫,實施近20年之後,部分家長和教育專家認為,該計畫並未提高教育水準,反而造成隔離現象。

力求生存 各校出奇招

據英國《衛報》報導,日前在瑞典的港口城市馬爾默市(Malm )一群學生手裡拿到這學期可使用的筆記型電腦,開心地笑不停。這些免費新電腦是學校提供的新學年禮物,借給學生輔助課業。由於該市各校想在人口波動、學生人數減少的環境下生存,連提供給學生的設備都卯足全力競爭。

「我得到了一台HP小筆電。不過,你也可以花多一點錢得到一台Mac筆電或iPad。」16歲的穆亞(Mua Stanbery)表示。他這學期剛到Pro Civitas註冊就學。ProCivitas是馬爾默市最受歡迎的營利自由學校。

進入索恩商業學校(Thoren Business School)就讀的學生會拿到一台戴爾電腦。不過馬爾默市內最大的政府經營學校Pauli Gymnasium今年決定提供Mac Books,迎戰私立學校的競爭。

學生不知道,他們這一學年的好運其來有自,瑞典從1990年代早期開始實施的自由學校競爭體制正面臨外界攻擊。

知名商業界智庫SNS日前公布一項報告,結論劇烈地反轉了該智庫一貫的支持市場的立場。報告指出,私人企業進入獲政府資助的教育領域,可能不會增進任何教育水準,反倒造成隔離。

該教育報告撰稿人瓦拉可斯 (Jonas Vlachos)博士指出,觀察得到的證據顯示,競爭是好事這句話並不真的可靠。因為,競爭無法區別出成績灌水和學生實際的收穫。

報告一刊出,立刻成為瑞典電視台當天頭條新聞,並在隔天的報紙引起激烈辯論。英國今年甫以瑞典自由學校為範本,開設24所自由學校,英國教育專家正密切觀察瑞典的辯論結果。

私立學校公司Kunskapsskolan創辦人艾米立森(Peje Emilsson)攻擊這項研究結果,稱之為該智庫20年來最糟的報告。

不過,斯德哥爾摩大學經濟學副教授瓦拉可斯堅持他的報告具有高度可信度。他觀察發現,在預科中學階段進入自由學校中學的學生,3年後,成績低於以相同成績進入公立中學就讀的學生。他的論證依據此觀察而來。

瓦拉可斯也懷疑,由於替學生評分的是學校,而非獨立檢驗單位,如此一來,自由學校給學生分數的標準可能比公立學校更寬鬆。他說,瑞典學校成績灌水的現象很嚴重。

排名落後 嚇壞瑞典人

自從去年12月,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公布了2009年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2009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之後,瑞典自1990年代的開創性教育改革便成為質疑焦點。

這次評量中,在57個國家,瑞典學生的讀寫能力跌至第19名;數學能力跌至第24名;而科學能力跌至第28名。而在2000年、2003年和2006年的研究中,瑞典在各項目排名分別是第9名、第17名和第16名。習慣在各種人類發展指數名列前矛的瑞典人被這個結果嚇壞了。

瑞典教育部長畢約克倫德(Jan Bj rklund)旋即強化中央政府對各級學校的控制,即將針對學生競爭力與自由學校間的關係進行國會調查。

他抱怨,立法的漏洞讓自由學校可選擇不設立圖書館、學生輔導中心和校護。但自由學校獲得的經費和公立學校一樣多,自由學校的所有者能賺取中間差額。

到目前為止,瑞典家長和學生仍舊支持1990年代的教育改革,畢約克倫德和反對黨社會民主黨(Social Democratic party)也不曾想要改變。不過,一項今年由思緯調查公司(Synovate)進行的調查顯示,希望禁止公司集團為了營利而經營學校的人數已超過那些反對的人數。

瓦拉可斯相信,構成自由學校運作方式的經濟思惟完全是錯誤的。因為一般人很難有足夠資訊去判斷那間學校是好學校,這對幫助市場運作良好來說,沒有助益。一部分原因在於,學生選校的優先順序並不是經濟考量。媒體課程和歌唱及跳舞等藝術課程快速增加。這些課程不一定不好,不過,這些課程是否是該用納稅人的錢來資助,有待商榷。

一樣中學 兩樣情

瑞典自由學校出現了原先沒料到的副作用,加劇社會隔離現象。要見證這個現象,只要拜訪馬爾默市西港區(Western Harbour)的兩所預科中學就可見一斑。西港區原為閒置港口空間,經規畫發展為IT辦公區及有品味的環保住宅計畫。

其中一所中學Pro Civitas,入學成績要求是馬爾默市數一數二的高,吸引了最積極的教師。這間學校中只有少數的移民臉孔,教師都穿著套裝。學校大廳明亮且空氣流通,氣氛就像一間時髦的設計公司。

而就在5分鐘單車車程的另一間學校Kunskapsgymnasiet,氣氛卻有天壤之別。

學生三兩成群抽著煙或玩紙牌。這間學校有超過60%的學生來自移民或難民家庭。教師歐斯特曼(Kristoffer Osterman)留著嬉皮式的鬍子和薑黃色的長髮,穿著牛仔褲和厚底靴。

測驗總分320分中,Pro Civitas學生平均分數是280分,全市最高;而Kunskapsgymnasiet學生的平均總分只有180分,有些學生甚至只得了65分。

這與學校的管理沒有關係。在瑞典,學校招生時只能對外表示還剩下多少招生名額。每名學生會在初中階段結束後取得成績單,自行列出他們想要就讀的預科中學。

每一間公私立學校的入學名單則由政府安排,而馬爾默市政府的安排方式則是依據成績。舉例來說,如果Pro Civitas有3百個招生名額,但有1千名學生想進入該校就讀,市政府會把入學名額安排給前3百名成績最好的學生。而如果Kunskapsgymnasiet有4百名招生名額,但是只有360名學生想進入就讀,那麼市政府會讓這些學生全部進入該校,不論這些學生的成績是否在最低水平。

為Kunskapsskolan Sweden公司掌管該校的執行長李登(Per Ledin)表示,光以Kunskapsgymnasiet來論斷他們公司的32間學校,是不公平的。

他說,因為該校在馬爾默市提供過剩名額,那些無法進入其他學校就讀的學生可以進入該校。他補充,若與根據社經地位預測的該族群成績相比,該校學生的成績表現事實上高出了11分。

鑽漏洞 賺取差額

不過,走進Kunskapsgymnasiet校園,很難理解該校學生究竟是如何做到的。課堂上,學生吵鬧到讓訪客誤以為是下課時間。一名教師說:「只要學生可以證明自己已經了解某些知識,他們就不需要完成該部分的功課。英文就是一例,他們可以透過電視或其他地方學英文。」該公司在瑞典設立的32所學校中,大多數的課程是仰賴學生使用線上系統自己完成,教師每週進行一次一對一輔導,有時會講課,一班人數最多60人。

如果學生想要一整天玩牌或是聊天,那是他們自己的事。

瓦拉可斯在研究中指出,這種體制會造成資源掌控者想節省開支,而非運用經費去增進教育品質。由於Kunskapsgymnasiet採用以網路為主的教學體制,該校在馬爾默市所聘用的教師便減少為每100名學生5.1名教師。而在該市公立學校,生師比為每100名學生,聘用8.2名教師。

「許多公立學校的教師素質極差。」瓦拉可斯表示:「不過,自由學校和公立學校間的差異在於,自由學校有降低其素質換取利益的動機。」

Kunskapsskolan公司提出強力證據,證明該公司的制度行得通;不過,根據羅森(Daniel Rosen)這名在烏普薩拉(Uppsala)一間公立預科中學的西班牙文教師表示,部分Kunskapsskolan體系畢業的學生進入他的班,他發現這些學生的程度落後許多。「有些學生濫用了他們得到的自由。」歐斯特曼承認:「自由讓他們缺乏穩固的基礎知識。」

Pro Civitas 的經營者康尼(Peter Conn e)認為,隔離是自由學校體制不可避免的副作用。15年前瑞典的隔離取決於你住的地方,現在的隔離則取決於你的野心和能力。歐斯特曼不覺得隔離全然是一件壞事。因為這樣他們變成一所積極向上移民所追求的學校。

不過,該校一名學生穆罕默德(Mohammed Mahmoud)則抱持不同想法,他認為這是一所給罪犯上的學校。他說:「在學校裡沒有人在讀書,因為這裡沒有人有光明的未來。」

 

arrow
arrow

    詹翔霖教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